师者匠心 | 以赛育人,匠心筑梦——竞赛路上的“金牌教练”彭正江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21

在职业教育的热土上,有一位教师,不仅自己屡屡斩获国家级设计大奖,更带领学生一路“闯关夺隘”,在全国各类高水平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他就是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教授彭正江——一个把竞赛融入血脉、把育人写进生命的职教先锋。

自身过硬:

从讲台到领奖台,做行业认可的“实力派”

真正的教育者,必先成为专业的践行者。彭正江坚信:“要教学生飞,自己得先会翱翔。”自2016年起,他便凭借扎实功底,在全国各类高水平设计赛事中频频亮相、屡获殊荣,书写了一段属于职教教师的“高光时刻”。

2016年,他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教师组全国决赛一等奖,首次在全国舞台上崭露头角;此后八年,他的创作热情不减、获奖势头不衰:

2023年,斩获第八届吉林省公益广告大赛社会组一等奖;

2024年,迎来“爆发之年”,一年之内连夺六项省部级以上一等奖和金奖:

东方设计奖全国决赛教师组一等奖;

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赛区赛教师组一等奖;

山东省第十四届‘学院创意杯’广告创新创意大赛金奖;

第九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赛区赛青年设计师组一等奖;

2024上海国际公益广告大赛职业组铜奖;

并在多个省级宣传部、教育厅主办的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5年再攀高峰,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好创意国赛教师组二等奖、第十三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决赛教师组二等奖。

这些奖项来自工信部、省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教育主管部门等权威机构,覆盖视觉传达、数字媒体、公益传播等多个领域。八年来,彭正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30余项,其中一等奖奖项达12项。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无数个深夜伏案修改方案的身影,是反复打磨细节的专业执着,更是对“匠心”的极致追求。

带队有方:

从一人获奖到全员出彩,打造“冠军战队”

如果说个人成就是“独美”,那么带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则是“众美”。彭正江深知:一名职教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高度,更在于托举了多少学生的成长。

他提出并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教学理念,牵头组建学院首支“艺术设计技能竞赛集训队”,推行“周周练、月月考”的实战化训练机制,将真实项目融入日常教学,把比赛标准转化为课堂要求。

在他的带领下,学生团队迅速崛起,近三年来捷报频传:

在省部级赛事中获一等奖及以上奖项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

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华灿奖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摘得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其中,2025年参赛作品《做自己的冠军》由大二学生杨小凡主创,在彭正江的指导下,历经三个月打磨,最终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赛后,杨小凡动情地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大专生,但彭老师告诉我,只要敢拼,舞台就在脚下。”

“比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彭正江常说,“我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赛场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体系创新:

从经验带赛到模式引领,构建“课赛融通”新范式

彭正江并不满足于“带出几个获奖选手”,而是致力于推动整个专业的转型升级。他系统总结多年参赛与教学经验,反向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能力递进、课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他主导改革印刷数字图文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推动实现三大转变:

1.把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

将近年来获奖的真实项目拆解为模块化任务,纳入《广告设计与实战》《包装设计与实战》《品牌设计与实战》等核心课程,让学生“上课即备赛”。

2.把评审标准转化为能力指标

对接国家级赛事评分细则,建立涵盖创意构思、技术实现、文案表达、展示答辩的“四维能力评价体系”,精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把行业资源引入实训课堂

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模拟评审,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公益设计、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等真实项目,真正实现“上学如上岗、上课如参赛”。

这一模式实施两年来,学生平均参赛率提升至76%,就业对口率达90%,用人单位普遍反馈:“这批学生上手快、能打硬仗。”

初心如磐:

从校园讲台到社会舞台,诠释新时代职教担当

“比赛不是目的,成长才是。”这是彭正江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竞赛是一个窗口、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看见更远的世界、触摸更高的平台。不少曾经迷茫的学生,通过备赛、参赛,重新找到专业自信和人生方向。

彭正江的脚步从未停歇。作为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他多次受邀担任省部级以上赛事评委,为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他还主动投身公益事业,担任乡村振兴文化顾问,为农产品包装、乡村旅游IP设计提供免费服务,累计完成公益项目23项。

彭正江用一场场比赛、一份份奖项、一个个学生的成长,诠释了“以赛育人”“匠心职教”。他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做设计,更教会他们如何闯赛场、强技能、亮人生。在职业教育的广阔舞台上,他正以赛为媒、以爱为舟,载着一批批学生驶向璀璨的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