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 | 师德笃厚,潜思精研—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杨永红教授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04


从1992年踏上讲台,到如今成为引领职业教育团队奋进的“领头雁”,33载春秋流转,杨永红始终扎根职业教育沃土。主编教材获国家级奖项,带领团队获评“全国石油化工优秀教学团队”,主持课题斩获科研一等奖,更被学生亲切唤作“杨妈”……她用“恪尽职守、努力进取”的信念,在职业教育路上踏出了一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扎根职教,初心如磐映忠诚

“教育是党的事业,讲台就是我的阵地。”这是杨永红常说的话。从教33年来,她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视为己任。

作为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她牵头建成自治区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党总支获评自治区首批“对标争先”培育先进单位,“党员教师就要吃苦在前,把服务师生落在实处。”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不计个人得失,凡事冲在前面,用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树立起党员教师的鲜明形象。

锐意教改,让课堂“活”起来

“杨老师,我很喜欢听您的课,但我自己没学会。”学生的一句心里话,成为杨永红深入推动教学改革的契机。“不能做误人子弟的教师”,带着这份警醒,她不断思考:职业教育的课堂,该如何让知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是她给出的答案。从探索CBE教学模式,到实践“积极教学法”;从“六环节能力本位教学”,到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课堂改革,她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借助多媒体、实物操作、现场参观等多元手段,让抽象的化工知识变得生动可触。

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主想学”。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主人。这一理念结出硕果:她主持的《化工安全技术》获评自治区课程思政优秀课与在线开放精品课程;2020年,她带领团队在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斐然。

领雁团队,德技双馨作标杆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杨永红深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作为全国石油化工“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她既做“排头兵”,也甘为“铺路石”,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从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打造;从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认定,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她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团队实现科研转化新突破——与企业合作完成的“高温缓释阻垢剂”项目,获市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建成360吨中试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130万元,真正让“纸面技术”转化为“生产线成果”。她深耕技术创新,发明“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石油化工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系统”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德技双馨”的担当,树立起“既精教学,又通技术”的团队标杆。

爱生如子,用温情点亮成长路

“杨老师,您很像我的妈妈。”学生杨宇轩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杨永红的教育词典中,“爱”是核心关键词——从最初的“有选择之爱”,到后来的“超越亲子之爱”,这份情感伴随她走过三十三载教学岁月。

她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基础强弱,总是耐心引导。有学生家境困难,她悄悄垫付学费;有学生陷入迷茫,她深夜与之促膝长谈。“教书育人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温暖心灵。”她的办公室常常挤满前来交谈的学生,大家视她为朋友,畅所欲言。这份“亦师亦母”的关怀,让“杨妈”这个称呼,成为校园里温暖的一束光。

深耕不辍,铸就职教荣光

何为专家?杨永红认为,须得德、才、识、能兼备。三十三年的坚守,让她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她先后担任全国化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专家、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不断在全国职教舞台上传递新疆职教人的声音。

截至目前,她已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5部,荣获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教育科技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信厅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然而在她心中,最珍贵的“奖项”是学生的成长:“看到他们成为企业骨干、行业能手,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杨永红以三十三年的职教人生,践行着“三不朽”的追求。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职教名师的奋斗历程,更是无数基层教育者的真实缩影——以初心守护讲台,以匠心培育栋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也激励着更多职教人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