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生风采/ 正文
师者匠心 | 立德树人守初心 改革创新育英才——自治区教学名师孙来华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20
  • 点击:0

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位与“食品”结缘半生的教育者。她把番茄酱的酸甜、乳制品的醇厚,酿成了教学的养分;将企业车间的生产线,搬进了课堂的实训室。1988年踏上讲台到如今,孙来华用3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以匠心育匠人”的动人故事。

一、课堂里的“食品科学家”:把专业教得有“烟火气”

孙来华始终坚信,食品专业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理论,必须沾着“烟火气”、连着“生产线”。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她把企业真实生产流程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块”。

她的课堂还藏着“因材施教”的巧思。面对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她会手把手教操作技巧,从握仪器的姿势到记录数据的方法,耐心细致;针对想深耕研发的学生,她会分享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推荐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多年来,她的课在学院各类测评中始终稳居前列,更让她在2010年斩获首届“科隆杯”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与食品类专业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学生们说:“上孙老师的课,不仅能学到真本事,还能看到未来的方向。”

二、改革中的“破局者”:让职教跟上产业“新节奏”

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到行业前沿的技术研讨会,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带头参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率先通过教学能力测评,还主编、主审、参编10部教材,发表20余篇论文,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成果。在她的主持下,《食品检测技术》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作为核心参与者,她推动《罐头(番茄酱)生产技术》《乳制品生产技术》先后获评自治区级、食品工业行指委精品课程,所在的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团队也成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专业入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从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她用一项项成果,让学校食品专业始终走在新疆职教前列。

三、校企间的“摆渡人”:架起人才与产业的“连心桥”

“学生的能力,要到企业的生产线上检验;企业的需求,要变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孙来华深知,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关键一招”,而她,就是连接两者的“摆渡人”。为了摸清企业需求,她常年跑遍新疆各大食品企业。

她会带着企业负责人走进课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整实训课程内容;针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在参与“博格达”牌浓香型食用油研发及规模化生产项目时,她将企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融入教学,还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训,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又让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该项目最终获得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而她参与研制的“饲料高蛋白葵仁粕”产品,也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37载春秋,孙来华把对教育的热爱、对食品行业的深情,都融入了每一堂课、每一次改革、每一次校企合作中。她用行动证明,一名职教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更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而她与学校的“食品情缘”,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