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07
- 点击:10
在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常能看到一个身影——手持焊枪、目光专注,火花闪烁中,一道道均匀细密的焊缝在他手中诞生。他就是李文平,学生们口中“既严厉又温暖”的李老师。
自2008年踏上讲台以来,十七年如一日,把焊接技艺的淬炼与传承当作一生的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始终坚守“教好一个学生,振兴一个行业”的初心,从青年教师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国家级裁判员,个人荣获自治区级奖项15项,更成为2024年自治区“天山英才”新疆工匠称号获得者。
“钢铁裁缝”,精工淬炼匠艺
“焊接是钢铁的缝合艺术,心要静、手要稳、眼要准”,这是李文平常对学生说的话。为掌握最先进的焊接技术,他奔赴多地取经求学,在企业车间与研讨班中虚心请教。在攻关铝合金焊接难题时,他连续多日吃住在实训室,反复调整上百组参数,手上烫出水泡、工装被火花灼出窟窿成了家常便饭。最终,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还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操作技巧,有效降低了焊接缺陷的出现概率。
如今,他能在薄至0.8毫米的钢板上完成鱼鳞纹堆叠焊,焊缝经检测无一瑕疵。学生们敬佩地说:“李老师焊出来的作品,就像用焊枪绣花一样。”
智慧课堂,点燃学生匠芯
“不能让学生觉得焊接又苦又枯燥”——秉持这一理念,李文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焊接课堂”。
他引入VR模拟系统,让学生“穿越”到航天飞船、石油管道等真实场景中完成虚拟焊接任务;他设计项目制课程,带学生深入企业修复农机具、参与钢结构工程,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学生感叹道:“以前觉得焊接就是‘打火花’,上了李老师的课才知道,我们能焊火箭、建大桥,甚至能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在他的启发下,学生们自发组织“焊接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技术、互帮互助。近五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6项,许多毕业生被特变电工、中国石油、中国铁建重工等企业争相录用。
深情守望,匠心传承润无声
“一个都不能少。”是李文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实训厂房里,总能看到他穿梭于工位间,目光如炬,一眼就能看出学生手势的偏差。他总会第一时间上前,亲手矫正动作,细语讲解要领。
曾有学生因总掌握不好氩弧焊参数而信心受挫。李文平为他“开小灶”,定制强化训练计划,下班后仍陪他一遍遍调整手势、体会熔池变化。终于,学生豁然开朗,期末考核一举拿下高分。那一刻,学生眼里的光,正是对李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在李文平的培养下,实习学生穆热迪力·托合提买买提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成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他精心为老师打造刻有 “李文平” 和爱心的金属牌,以质朴礼物传递对老师的感恩与敬爱,师生情谊暖人心。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李文平常说,“我希望学生走出去的不是焊工,而是焊接工程师,是有匠心、能创新的新时代工匠。”
如今,他培训的学生遍布天山南北,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自主创业成立焊接服务队,有的回到职校成为教师。他们和李文平一样,用焊枪参与着新疆的建设,用技艺书写着自己的匠心人生。
焊花闪烁,点亮无数青春梦想;匠心传承,温暖边疆职业教育。在李文平十七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始终以炽热初心与精湛技艺,践行着一名职教教师的使命与担当。那份扎根边疆、育才铸匠的坚守,正如一道道完美的焊缝,沉默,却坚实无比。
他的故事,仍随着飞溅的焊花,不断延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