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05
- 点击:1
四十年如一日,他与焊花为伴,与金属对话。飞溅的火星是他生命中最绚烂的烟火,炽热的焊枪是他手中最动人的笔杆。刘建成——焊接领域的“大国工匠”,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匠心”,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职业教育的最美华章。
从火花中走出的“焊接大师”
1985年,年轻的刘建成怀揣梦想,踏上三尺讲台。当时学校焊接实训条件简陋,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他毅然拿起焊枪,从零开始。
“一定要让学生学到真本事!”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实训车间里,焊花灼伤了他的手臂,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但他从不言弃。通过反复练习和虚心求教,他的焊接技术日益精进,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能手。
“刘老师的课就像魔法秀!”学生们这样评价他的课堂。他独创的“情景教学法”让枯燥的技术课变得生动有趣。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批学生迅速成长,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四十年来,他培养的焊接人才超过3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山。
创新攻坚的“技术先锋”
“焊接不仅是手艺,更是艺术和创新。”刘建成经常这样教导学生。他深入生产一线,寻找技术突破点,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他研发的“液力耦合器壳体裂纹的焊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多家钢厂挽回数百万元经济损失。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技术革新的“助推器”。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将这些技术创新毫无保留地融入教学,让学生站在技术最前沿。他开发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更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技能帮扶的“匠心使者”
2018年,刘建成主动前往南疆阿瓦提县开展帮扶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他毫不动摇:“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技能改变命运。”
他克服语言障碍,手把手培训当地教师;他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他开办夜校,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当他看到学员们拿到职业技能证书时喜悦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欣慰。
“老师,我现在每月能赚6000多元,家里盖了新房子!”学员的报喜短信是他最珍贵的收藏。三年来,他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帮助无数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与时俱进的“智能工匠”
年近花甲,刘建成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当机器人焊接技术兴起时,他第一时间投身其中。
“传统手艺要传承,新技术更要掌握。”他虚心向年轻人学习编程,刻苦钻研操作技术。通过不懈努力,他不仅掌握了机器人焊接技术,还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2023年,他指导的教师荣获全国技能大赛新疆赛区机器人焊接第一名。他本人也入选国家级裁判员,成为焊接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在他的推动下,学校的焊接专业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的华丽转身。
薪火相传的“匠心传承人”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刘建成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悉心培养青年师资队伍。
他常说:“我的使命就是把技术传下去,让匠心永续。”他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他带出的学生不仅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工匠的品格和担当。
在他的影响下,焊接专业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企业称赞:“刘老师的学生,一来就能顶岗!”
如今,60岁的刘建成依然每天最早来到实训车间,最后一个离开。焊枪的嗡鸣声是他最熟悉的乐章,学生的成长是他最大的欣慰。
“我还要做很多事。”他说,“要建更好的实训基地,编更实用的教材,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在他的蓝图中,永远有下一个目标等待实现。
焊花闪烁,照亮了他斑白的两鬓;匠心传承,延续着他不变的追求。刘建成用四十年的坚守证明: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
他就像那焊枪下的熔池,将自己最炽热的情感融入职业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熔铸出非凡的人生华章。他是真正的大国工匠,是新时代的匠心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