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6-25
- 点击:1
技能照亮前程,匠心筑梦未来。6月中旬,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备点检项目比赛现场,经过激烈角逐,选手蔡生宏以显著优势摘得桂冠。至此,学校承办的9个赛项疆内第三轮选拔圆满落幕。优胜选手将进入第三阶段外出适应性集训,并代表新疆出征2025年9月19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春寒料峭中的“硬核”集结
今年3月29日,春寒料峭之际,学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集训选拔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秉持“厚德强技 砺行致远”校训,肩负“技能成才,技能兴邦”使命,承接了化学实验室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设备点检、机器人系统集成、服装制版、时装技术、焊接、建筑金属构造、智能汽车软件开发等9个项目的集训选拔任务,成为疆内22家集训单位中承办项目最多的单位。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迅速组建精干团队,科学制定选拔方案。集训选拔工作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技术能手”韩继宗担任总负责人,各项目组长由二级学院领导或国内权威专家担任,副组长由相关专业领导或企业代表出任。
三轮淬炼:汗水浇灌的进阶之路
这场选拔,如同打造一件精密的“技能兵器”,需经三道炉火的反复淬炼。
第一炉火:熔铸根基(4月7日-5月6月):4月初,来自全疆的裁判员和种子选手汇聚一堂。从4月7日报到开始,首轮赛前培训与选拔便紧锣密鼓地展开。4月15日后,训练强度陡然提升。训练房里,焊花飞溅映照着专注的面庞;实验室中,精密仪器前是屏息凝神的操作;计算机屏幕前,代码如流水般滚动。选手们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个个卯足了劲。
然而,集训负责人韩继宗看着初期考核数据,眉头微蹙:“大家很拼,但基础差距不小,对标国赛高手,我们的路还长。”专家团队立刻行动,针对暴露出的“短板”,量身定制专项强化方案,“精准滴灌”,力求快速缩小差距。
第二炉火:锻打锋芒(5月7日-6月10日):经过首轮残酷淘汰,各赛项前三名脱颖而出,进入更高强度的第二轮实训。5月初夏的校园,两个校区的训练场同时开火。汗水浸透了工装,专注刻入了眼神。成绩单上的数字在悄然攀升,尤其在各赛项的前两名之间,比分咬得极紧,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然而,教练们依然保持着清醒:“进步很大,但离国赛顶尖水平还有差距!”更现实的挑战也摆在面前:时装技术、服装制版项目如何确保训练内容既前沿又实用?更棘手的是,所有项目都面临着材料资金缺口的困扰。
第三炉火:决胜淬刃(6月11日-6月13日):六月中旬,热浪滚滚袭来,但这丝毫未能阻挡选手们的脚步。这是最后的决战!三天里,他们顶着高温,将数月苦练的技艺发挥到极致。焊枪下焊缝完美无瑕,鼠标点击间算法高效运行,剪刀翻飞处布料化身华服……最终,每个赛项最耀眼的两颗“新星”脱颖而出,赢得了宝贵的第三阶段外出适应性集训资格。整个选拔过程,项目负责人如同赛场上的“铁面包公”,穿梭于各赛点,严把每一道流程,确保公平公正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期间虽有选手因故遗憾退出,但学校顶住压力,步履坚定,最终圆满完成了这场高强度的“人才锻造”。
匠心传承:赛场之外的深远回响
这场集训选拔,远不止于挑选几名参赛选手。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校的教学成果;更是一座熔炉,锤炼着师生的真才实学。
对学生们而言,赛场是课堂知识的终极试炼场。将图纸变成精密的金属构件,将代码变成智能汽车的“大脑”,将布料幻化成引领潮流的时装……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挫折中寻求突破。对老师们来说,国赛的高标准如同一把标尺,促使他们将竞赛的精华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为更多学生打开技能精进的大门。这里,是师生共同成长、梦想起飞的广阔平台。
号角已经吹响!带着三轮淬炼的锋芒,带着学校的殷切期望,出征的选手们即将踏上适应性集训的新征程。他们带着清晰而坚定的目标,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国赛环境,打磨技艺,实现竞技水平的飞跃。
期待轻工学子们在九月郑州的全国舞台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为学校争得荣誉,为新疆职业教育书写新的荣光,为这片热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大国工匠”积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