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9-06-10
  • 点击:4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以自治区教学名师和企业知名专家为带头人、以副教授为骨干、硕士学位优秀青年教师为主力,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团队。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内培外请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经过20多年建设,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团队取得成果如下:

       (1)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

       (2)教学名师1名

       (3)自治区先进女教职工1名

       (4)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项

       (5)公开发表的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公开出版教材15部,校企合编特色校本教材5部

       (6)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5项,申请“初乳奶咖”产品专利1项

       (7)承担社会服务项目2项

       团队人员构成

       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占53.8%;兼职教师12人,占46.1%。专业带头人2人,其中行业专家1人;骨干教师3人。

       团队带头人杨清香为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先进女教职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持或参与省、院级教研项目3项,主编、主审、参编教材6本,其中3本教材被列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5年,与专业教师在不断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产品导向”教学模式;主持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建设,2006年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50万元;主持二产职教园区食品加工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获自治区财政补贴1800万元;建立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院实训条件的改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与天润乳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初乳奶咖”新产品,该科技开发项目在新疆食品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教学改革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教学与科技开发并重的高素质队伍。教学团队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生产一线,注意跟踪专业发展前沿和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教学质量与效果。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实操与仿真结合”、“课堂与车间结合”;采用“教、学、做”为一体教学方法,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建设成的“合作学院”、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构建一个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有机联系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50%以上,并逐步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比例。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出版了针对性强的配套教材,开发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文件包和学习型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库;营造尽量真实的职业环境,实施情境教学;培养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整体素质高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2006年专业核心课程《食品检测技术》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7年专业核心课程《罐头(番茄酱)生产技术》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08年5月建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科研、教学成果及技术服务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努力,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绩,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近五年来,团队教师(不包括兼职教师)主编、参编、主审教材12部,承担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有29篇,教师将科技服务和科技开发的成果和经验用于教学,有力的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