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9-06-10
- 点击:5
食品与生物技术分院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1人;“双师”素质教师31人,其中技师及高级技师29人,企业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经历的教师2人;博士1人,硕士27人。教师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全体教师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拥有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两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稳定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与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4+0”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及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正在实施。2016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36篇,出版教材4本,专利3项,申报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6项,横向课题11项,申报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项。
1.以大师、名师、教授引领,实现教学团队的协同发展
建立1个大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教授工作室,组建大师、名师和教授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形成1个工匠型教学团队、1个职业教育研究实践型团队和1个技术研发型团队。团队成员形成梯队,以新疆食品产业职教联盟、教师企业工作站为平台,发挥专业群团队优势,实施教学研究、技术攻关、合作研究开发等科研项目,促进产教融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以项目实践和教科研活动提高团队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外配资和内部培育,打造素质过硬“双专业带头人”队伍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现有专业带头人,共同引领其它专业带头人,打造素质过硬“双专业带头人”队伍,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实力。制定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计划,通过境内外学习交流、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开发、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社会服务等措施,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其中企业专家3名,形成“双专业带头人”制度。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依托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意识等教师基本能力与职业素养培训,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活动,制定教师职业规划,将教师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教师发展规划》,开展老师教学基本功和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培训,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参加自治区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大赛。培养创新创意种子教师,派出专业教师在国内或境外参加创新思维训练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团队,探索专业与创业相融合的专业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学习训练创造条件,学生参加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各类大赛。完善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和考核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通过到企业挂职或兼职锻炼、做企业技术支持工程师等举措,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加大学习交流、国内外进修深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参与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创新能力训练培训等,培养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能主持1项教学资源库建设,或主持1门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承担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遴选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40名,建立动态兼职教师库。
制定兼职教师任教资格审核标准,实施兼职教师分层聘用、培养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即“产业型”专业带头人,指导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产业发展及新技术应用学术报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骨干兼职教师,进课堂讲授专业课程,聘请能工巧匠为一般老师,承担学生实习指导任务。对骨干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培训,组织骨干兼职教师参加课程建设、教研活动,采用随堂听课、录像分析等方法,指导培养“教练型”专业教师,提升引进兼职教师质量。实现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站位高、政治素质过硬、创新教育教学、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师资队伍深入学习、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入教育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