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 | 匠心传承,筑梦边疆——自治区技能大师蔡生宏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9-09

站在实训设备前,他是驾驭工业机器人的“驯兽师”;守在教学讲台旁,他是培育技能人才的“引路人”。六年间,他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秉持“厚德强技,砺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带领一批批学生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赛场。他就是自治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自治区“天山英才”新疆工匠——蔡生宏。

结缘技能教育:从门外汉行家里手

2019年,刚毕业的蔡生宏怀着对职业教育的热情,步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面对以往仅在书本中见过的工业机器人设备,这位科班出身的青年教师被难住了:“它们如同未被驯服的‘猛兽’,根本无从下手,更别说教学生了。

困难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钻研精神。为准备一堂90分钟的实训课,他常在实训室反复操作一整天,虚心请教老教师,专业书籍也被翻得卷了边。“一节实训课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操作打磨。”蔡生宏说。日常教学中,他坚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把自己“泡”在实训室,与设备日夜“对话”。

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为他添了力2020年,蔡生宏开始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加入方冰沁大师工作室,还挑起了电工专业社团的担子,带着30名学生在技能赛场摸爬滚打。他说:“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实践,学生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攻坚赛场:以不破难题不罢休的韧劲攀峰

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也是蔡生宏与学生共同突破的舞台。2022年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团队遭遇技术瓶颈——机器人仓储排序流程始终无法贯通,轮毂加工联调陷入停滞。

那天从早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我们没合过眼。蔡生宏回忆,他和学生围着设备一点点排查,十几遍的尝试后,终于在凌晨理通逻辑,让流程顺畅运行。三个月后,这支队伍在全国大赛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中摘得三等奖。

2023年,蔡生宏带领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团队进入爆发期。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的训练成了常态,解决问题不过夜成了团队铁律。付出最终迎来了收获,他们获得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一等奖,让新疆技能人才的身影在全国赛场愈发清晰。

这一年,蔡生宏自己也站上了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在协作机器人项目中摘得银奖。“教师须成‘能手’,方能教出‘高手’。”年末,他被授予“乌鲁木齐市技能大师”称号他说,知识更新太快,停下钻研的脚步,就跟不上育人的需求。

扎根育人:从"赛场夺金"到"产业赋能"

在蔡生宏看来,技能教育不能只盯着赛场,更要对接产业需求。他带领团队与宝武集团八钢公司深度合作,开展职工机器人技能提升培训,承办第十六、十七届职工竞赛工业机器人赛项,3名职工因此获评公司岗位技术能手。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每年暑假,蔡生宏都会带着教师团队走进八钢公司、特变电工实践学习,将一线技术需求融入课堂,创新项目教学模式。这种“从企业来,到课堂去”的循环,让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中,他带领的教师组和学生组双双拿下一等奖;同年,学生在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中摘得金牌,在自治区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23年,“乌鲁木齐市蔡生宏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成功;2025年,自治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从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铜奖,到带领团队拿下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再到2025年指导学生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铜奖,蔡生宏的育人版图不断扩大。

如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输送了大批智能制造人才。“我们培养的不是‘会操作的机器’,而是有匠心、能创新的产业骨干。”蔡生宏强调。

守正创新:以工匠之心筑梦未来

从2021年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到2024年自治区工信厅优秀共产党员;从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新疆选拔赛二等奖,到天山英才新疆工匠称号,蔡生宏的荣誉簿上,写满了坚守突破

但他更珍视的,是学生的成长:“看到学生从懵懂新人成长为被企业争抢的技能人才,见证他们在赛场上的成长,这份成就感,无可替代。”

如今,蔡生宏仍带着团队每月完成至少10项综合性训练任务,奔波于实训室、企业车间和竞赛赛场之间。“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他说,“我将继续传承匠心,勇攀高峰,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蔡生宏以师者情怀融进边疆热土,以技术自信响应时代呼唤。未来,他仍将步履不停、深耕不辍——因为他深知,每一滴汗水,都在为新疆的新型工业化筑基;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未来智能制造业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