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览文物探史脉,悟思政铸初心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5-05-28
为落实教育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全过程,5月23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杨俊英、副院长马雁容带领普高24法律事务2401班学生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在历史文物展区,从远古石器、陶器到各朝代的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各类文物生动展现了新疆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通过教师讲解、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场景还原等形式,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各民族文化特色与生活方式,认识到各民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相互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古代丝绸之路文物的展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新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文物不仅是贸易往来的见证,更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与发展。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慨颇深。达娜江・巴合达尔表示,一件件文物背后,是革命先辈们为了新疆的发展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精神让她深受鼓舞,也让她进一步认识到,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中,才铸就了新疆今天的发展与繁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新时代青年应肩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武春雪这样说。
最后,杨俊英寄语我校青年学子,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筑牢思想基础,助力学生成长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与传播者。